《华尔街刺猬投资客》书摘(1-6章)

投资启示录.jpg

作者简介:

巴顿·毕格斯(1932-2012),出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纽约,父亲曾为纽约银行投资总监。1950年代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,随后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。退伍后,于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求学,毕业后进入金融业。1975年进入摩根士丹利,之后以合伙人身份在摩根士丹利任职超过三十年。多次在《机构投资人》(Institutional Investor)杂志的调查中,被评为全美最佳投资策略师。

2003年,70岁的他离开摩根士丹利,与另外两位同事创立当年规模最大的特雷西避险基金,管理资产超过十五亿美元,2009年特雷西避险基金的回报率为业界三倍。


为什么要读这本书?

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师、避险基金教父首次公开基金经理人内幕。

这本书为每一个即将成为股市投资人的人,提供了一个很棒的真实蓝图。

还没读完这本书钱,你不应该把钱交给任何人。


精彩书评:

专职投资可以轻松赚的大笔钞票,让众人钦羡不已?本书作者以亲身经历,让读者看到投资界辛苦、心酸与现实的一面。——绿角 平民投资王

阅览本书,不得不称许毕格斯“避险基金教父”美誉实至名归。——聂建中 理财周刊社长


书摘:

刺猬是种奇怪的动物,它绝对不和人类来往,甚至一旦小刺猬不小心接触到人类,母刺猬会狠下心咬死小刺猬。在刺猬的世界中,保持纯然的作息不和外界其他生物过度交互乃是其生物本性。作者巴顿·毕格斯是位成功的投资人,用刺猬来比喻自然是他内心深处的基本信仰。

一、华尔街的刺猬们

投资经理人多少都会吹嘘,但所有会员都配备屁话侦测器。

群魔乱舞:

我参加了一个叫三角投资的俱乐部,每个月共进一次晚餐。这里一半的人是避险基金经理人,一半的人是死多头。吃完饭后,我们开始轮流发言,每个人要在四分钟内,说出自己喜欢的股票或概念,同时说明原因。我们在推荐股票前,都要说明自己是多头还是空头,有些人说话没人插嘴,有些人说话会有讥笑和嘲讽,因为他添油加醋——吹嘘了自己说的东西,为了自己的好处夸大基本面。

每个人多少都会吹嘘,所有会员都配备了很敏感的屁话侦察器,因此离谱的吹嘘会造成反弹,吹嘘的人信用会遭到伤害。

阴险小人一样会挣钱:

一些避险基金者中,有一些狡猾、讨厌的小伙子除了会交换题材,甚至会交换内部消息。理查原本是会员,大家总是怀疑他蓄意行骗。有一次,他谈到一家公司正在研发没有副作用、又真正有效的减肥药,又说联邦食品药物局马上就会批准上市。大家对他说的故事很感兴趣,隔天就有很多人买进。

一个叫约翰的人,当他发现他的买单迅速成交时起了疑心,因此去查了是谁在大量卖出,原来是一直帮理查交易的营业员。后来联邦药物管理局撤回这个公司的申请,股价大跌,但理查早已在高价时脱手股票。


二、金童流的血还是红的

失败很可能在你的生活和精神留下永久的伤害。

每一个避险基金由赤贫变成巨富的故事里,至少有两、三档避险基金是由赤贫走向赤贫,或是由赤贫变成巨富、然后又变成两手空空的故事。市场上是由两百档大型避险基金掌控了业界总资产的80%,剩下一大堆基金只能梦想碰到好运气活下去。

我知道过去几年里,有一些很成功的分析师或精明能干的机构业务人员,成立了十几档基金,他们是大多头市场的金童,在1990年代末赚了很多手续费,他们挥霍无度,过着奢侈的生活。

高盛三剑客:

三位高盛私人财富管理部门出身的成功好手,他们在几年前,创立了一个市场中立股票基金。当初他们在高盛是大赢家。市场中立的意思是基金经过波动性调整后,暴露在风险中的比率大约是30%的净多头到10%的净空头。市场中立很流行,因为善于操作的人可以压低风险,持续创造7%到12%的年度报酬率。

第一年,他们只损失10%,以空头市场来说成绩不差。后来基金成长了5%,因此头三年里,他们没有获利,便不能抽20%。不能靠抽成生活,家人却仍住在纽约郊区,过着奢侈的生活,负担过大。后来,一个合伙人离开,公司前景暗淡。

日以继夜、寝食难安——超级巨星易安:

勇气十足的易安是我在摩根士丹利公司时的伙伴,年纪将近40岁,人很聪明,善于分析。1990年代末期,他出任总经理,主管摩根士丹利庞大又赚钱的新兴市场所有投资,当时我是他的主管,我们认为他是年轻的超级巨星。后来,他放弃了百万绩效奖金离开公司,创立自己的全球避险基金。我劝阻他,但他已经下定决心,无论如何都要实践变成全球投机专家的梦想。

他的基金会刚刚成立时,资本实在少的可怜,只有八百万美元。他管理的资产有过暴增17%,也有过下跌4%,绩效起伏不定。我很欣赏他的奋斗精神,也把一部分资产给他管理。他说:“为了真正专注于投资上,我需要独立的阅读和研究,可以自由自在地丢掉垃圾、或跟我投资观点无关的东西。”

2005年4月,易安来找我,告诉我他经过很多痛苦折磨后,决定把钱退还给投资人。绩效起伏不定让他沮丧,压力已经让他变得难以承受。他极为投入市场,因此每一个小小波动,都使得他内心绞痛。这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说的身上气味难闻、呼吸带着臭水沟味道的大黑狗不请自来,重重地压倒人的胸口,把人压倒。

傻笑季博失去笑容:

有一个人绰号叫傻笑季博,因为他跟你说话时总是在笑。他善于交际,每个人都喜欢他。1996年,傻笑季博从基金经理人的职位辞职,成立自己的避险基金。傻笑季博根本没有什么钱,一开始只是募集到很少资金。在1990年代的末期,他投资于科技股和网络股,绩效从起伏不定到逐渐好转,到1999年,他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5亿美元。

那年夏天,他把办公室搬到格林威治,拿了一千万美元左右,购买了一栋老式石造豪宅。傻笑季博的太太是个积极而野心的女人,不断在扩建或装修他们的家。到2001年夏天,科技股和网络股变成全面溃败,傻笑季博的投资组合里有很多虚有其表的股票,价格跟着崩溃。到9月,他的净值又减少了30%。家里的固定开销、办公室的固定开销、赎回和投资组合净值下降,这些都压迫者傻笑季博的心头。最后,他不得不卖出他们的房子,搬到圣地亚哥。

操作科技股的年轻小伙子下场如何:

我还认识一位在大公司操作科技股的年轻小伙子,科技泡沫不断越吹越大时,他十分当红,很有吸引力。他眼明手快,创造惊人绩效。1998年,他离开大公司,凭着他的记录,募集到4500万美元成立避险基金,实际上,这档基金只是利用融资做多的科技股基金。

第一年,他的净值增长40%,1999年净值增长65%,2000年,他操作的资金规模达到6亿美元。但2001年是凄惨的一年,他伤痕累累,但仍是不低头,到2002年,他陷入惊涛骇浪中而惨遭灭顶,几年之间,科技股股价从150美元跌到3美元,基金净值下跌了80%。最后,他带着500万美元说要休息一会,然后东山再起,但到现在为止,他还没有再度出山。

这几个小故事的意义是:成立和管理规避基金是极为沉重的个人负担,而失败很可能在你的生活和精神上留下永久的伤害。


三、放空石油,沦为笑柄

凡是卖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就必须归还,否则就是进牢房。

如果避险基金不放空,就只是利用融资、收取高额管理费的多头基金,但是,真正的避险基金总是会坚定、持续地从事放空投资。换句话说,避险基金多少总是会放空,因为总是有一些股票比其他股票高估。

专业避险基金从事两种不同的放空操作:

1.一种是放空主要股价指数为多头仓位避险,或是在看空时保护基金。很多高明的经理人采用这种方法,他们很有自信,自认为可以运用基本面分析,选择会上涨的股票,却很痛苦地发现,找会下跌的股票难多了。

2.另一种是只有少数一心偏空的避险基金会操作,这里面包括投资型空单和欺诈型空单。

放空后大涨,饱受折磨:

当你第一次发现和研究一种投资机会时,不论是多是空,都有有一种大发现的欢欣,种种可能性让你兴奋,使你精神愉悦、欣喜万分,几乎就像有希望的爱情的第一抹羞红一样。

我惨遭2004年5月操作的石油空头仓位折磨,当时油价大约为每桶40美元,我们做了所有应有的分析,建立了模式。我们的推理是油价已经回升到1980年代初期以来的最高水平,世界石油产量和库存量都在增加,而且世界经济成长缓慢,所以我们认为石油价格会下降。

深入分析使人深陷困境:

然而,所有的分析全是徒劳无功,我们误判了需求,没有预测到飓风季和政治事件的严重性,不够尊重市场心理与市场心理对价格波动的影响。油价开始上涨。

我们是价值型投资者,不是波段操作的投资者。巴菲特曾说:“假设你跟患有躁狂症、名叫市场先生的人合伙,一起经营优良企业,双方各持有一半的股份。市场先生经常只看到这家企业的有利因素,对于这家公司的前景满意之至,因此会跑来找你,用高得离谱的价格,买下你一半的股权。

换了其他时候,他会看到公司未来的问题,变得十分犹豫,会用比真正价值低得离谱的折扣,把他的股权卖给你。”光是因为价格下跌,就卖掉你深信价值低估的资产,是不理性又十分愚蠢的行为。所以我们补仓石油,当时油价已经涨到48美元,我们一年的净值下降7%。

多年交情付诸流水:

我们立刻陷入风暴,我们最大的投资人之一打电话告诉我他要撤资,这就好比胃部遭到痛击。我们最大的一位客户批评我们疯了,违反受托责任,我的一位三十年的客户和三十年的好友也说要撤资。我和我的合伙人都倍感煎熬。

贪婪与恐惧的互动:

我在烦恼之余,想起了我心目中的交易大师——利弗莫尔。他强调深入了解人类心理、了解贪婪与恐惧的互动非常重要。

他还说,有一点可以确定,就是在特定时间,有很多笨人拥有很多笨钱,每过一阵子,这些盲目资本会变得特别庞大,希望找人把钱吞噬,过剩就出现;找到人后,投机就出现;钱遭到吞噬后,恐慌就出现。我是价值投资者,我没有改变我的决定,然而油价继续走高。


四、胆小之徒,切勿放空

如果油价涨到高峰,我们一定会被认为是食古不化的疯子。

擅长放空的黑暗王子:

石油空单让我们很痛苦。我的一位朋友跟我提起了罗宾森的故事。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初期,罗宾森经营的避险基金很成功,当时市场来回波动,起伏剧烈,为放空创造了有利的环境。他喜欢分析财务报表,了解其中令人困惑的地方,看出公司业务预测中的缺点,发现会计花招以及公司所画的财务美梦。他擅长大量放空有人宣传的题材股,说好听一点,这种公司的预测是极为乐观,说难听一点,简直就是欺诈。

加勒比海赌场传奇:

罗宾森操作赌场度假公司的巨额空头仓位,这家公司在加勒比海沿岸经营一些破落的大饭店,长年以来一直亏损。1980年,有人买下赌场度假公司的控制权,发给自己千百万股的认股权,想要大大炒作一番。

他们买下一座岛屿,然后盖了一座桥通往大陆,之后兴建饭店、旅馆和赌场。为了宣传效果,公司改名为金银岛地产公司,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约翰森公司发表夸大的研究报告,预测每股盈利可达2美元,来年更达5美元。随后,股价一直飞涨。这正是罗宾森喜欢的宣传,也是他放空赚大钱的时机。

惨遭轧空:

然而股价一直在疯长,罗宾森已经无法高枕而眠,他的主要劵商要求的保证金越来越多,公司净值减少了22%。虽然罗宾森一直在坚持,但最终他还是受不了了。他补回空头,结束交易。

然而真正讽刺的是,罗宾森对这家公司获利能力和股价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,随后的几年里,赌场的经营乏善可陈,每股的赢利都没达到2美元。

放空的代价:

听到这个故事,我深有感触。我发觉我现在放空石油的情形与罗宾森极为相像。我在想:我们到底是勇敢、坚决、注重基本面的投资者还是顽固的疯子?我们跟客户谈话时,情形很明显,如果我们错了,油价涨到新高峰,我们一定会被认为是食古不化的疯子。从一开始我们就成为大笑柄,放空商品不是胆小无用之人能够做的事情。


五、绝望狂乱之旅——创立避险基金

现在回头来看,创立避险基金这段时间的记录根本是焦虑与屈辱的综合。

2002年底,梅哈夫、席瑞尔和我经过几番思考和讨论后,决定创立避险基金,成为“特雷西”合伙公司。我们是在摩根士丹利资产管理公司共事多年的朋友。开始漫长的攀爬避险基金高山之初,我强烈认为会有很多压力、痛苦和焦虑,也可能会有欢欣鼓舞的时刻,但现在回头看,这段时间的记录根本就是焦虑与屈辱的综合。

煎熬的募资大会:

2003年3月2日,漫长的募资之旅开始。我和合伙人飞到棕榈滩,参加在摩根士丹利公司在布雷克斯大饭店举办的著名避险基金会议。会议吸引了全世界最大、最富有的避险基金买主。会议由在摩根士丹利主要经纪部门出钱主办,唯一的目的是要把避险基金的潜在投资人跟基金拉拢在一起。

主要经纪商能做什么呢?

他们提供放空交易所需要的融劵,承作融资贷款,结算交易,提供申报服务与保管银行业务,另外提供研究,协助募集资金。

先投资,再问问题——快枪侠吉姆:

在之后的鸡尾酒会中,我碰到了吉姆,很多人都叫他快抢侠,因为他就像反应灵敏的触发器一样,他操作基金时,对题材的反应非常快,他通常先投资、再问问题。在迅速奔跑的多头市场里,这样非常有效,但现在这样比较艰难的时刻,就不是这么有效了。

他总是投入热门的领域,他是一个波段操作投资人,他的事业生涯有不少起伏。1990年末,他投资科技股,当时新兴市场非常火热,快枪手的声势也水涨船高,但是接着泡沫破裂,一眨眼间,他的基金在一年内下降了75%,接着官司缠身。

难以取悦的客户——组合基金:

组合基金的代表是最严格的考核人员,他们是避险基金最大的买主,但也是最容易变心的买主。他们深入研究你之后,有些人即使看到你的表现不好,也会不离不弃,有些则是一看到你净值下降的迹象就抛弃你。这一行里每个人都是绩效导向,他们付出了高昂费用,为什么他们不该如此呢?

组合基金通常选择和管理多元投资的避险基金组合,销售对象是自觉没有能力选择和注意避险基金的个人或机构。组合基金对个别避险基金和他们的整体投资组合,进行各式各样的分析,以便注意风险和暴露程度。

避险基金分为七大投资形态:

1.时间主导型

2.固定收益避险

3.全球可转换债券避险

4.股票市场中立

5.多空股票

6.全球总体经济基金

7.商品交易基金

对于避险基金投资人来说,追逐最新的热门领域是输家的游戏。

寻找新的救世主:

不管在布雷克斯大饭店里的基金买主有什么关系,他们全部热衷于寻找新的救世主,也就是寻找少年索罗斯,找英俊潇洒、具有相同眼光的投资天才。问题是,即使他们找到心目中的神童,神童最终也会被财富和奉承宠坏,成功一定会产生某种形式的傲慢,在避险基金这一行里,傲慢最终会把高明的人降为平凡。

头痛、失眠、好忧伤:

2003年3月17日,我们回到纽约,忙着建立我们公司的会计、法务和办公室管理的结构,也忙着招人。工作多得吓人,对一般新的避险基金来说,合伙人的工作负担一定很大,这就是大多数新创基金要半年到一年才能开张的原因。


六、血泪交织、苦乐参半——说法会

投资经理人最重要的是绩效,不是比谁最受欢迎。

(本章是关于我巡回说明会的日记,它按顺序记录了新创避险基金筹募资金过程中我们所遭受的折磨、侮辱,以及所经历的心酸。)

投资花痴“彼得大帝”:

2003年4月5日,一个投资银行家给我打电话,说私募基金界以套利杠杆收购出名的“彼得大帝”可能有兴趣投资我的基金。我听过“彼得大帝”,他以克利夫兰劳工阶级的背景,靠着勇气、狠毒和头脑崛起的创奇事迹人尽皆知。

彼得大帝问我,告诉我,你要做什么。我把公司平常宣传的说法简要地说出来,但是他突然打断我:“我不相信分散投资,我对不同的人和酒喜欢的程度不同,因此,建立投资组合时,不同股票的持股比率为什么要一样?你对真正喜欢的东西拥有超大的部位,融资要用到最大限度,否则的话,你只是在练习而已。这一切是贪婪和恐惧的对抗,做风险控制只是浪费时间而已。

终于,金主出现:

4月10日,我们受邀到萨罗斐的家里吃晚饭,萨罗斐是我的老朋友,他的投资管理公司记录绝佳,他是真正伟大的投资人。他喜欢投资,会大手从事总体经济投资,也大量融资。我认为,他如果自己经营避险基金一定会成功,他应该对我们的公司没兴趣。

萨罗斐把客户的资金投资在世界知名的绩优消费成长股上,买进然后常抱绝佳的成长股,不必像投资科技成长股一样,每五年要重新投资一次。常抱20年的成长股,几率只有4%,常抱10年的机会只有15%,即使只抱3年,机会也只会略超过一半。但萨罗斐自有魔法,他富有的个人管理的投资组合周转率很低,而且找到五年成长股的长期记录一定都维持在60%以下,十分吓人。

我知道萨罗斐喜欢自己主宰投资冒险,但是我错了,他投资了我们的基金。

绩效!绩效!绩效:

我在棕榈滩跟“灯塔公司”的西恩见面,让我觉得兴味盎然。“灯塔公司”是历史不长但记录完美的组合基金。西恩大概30岁,神情开朗,和蔼可亲。他很专业,管理避险基金投资组合纪律严明,只对投资人和投资组合忠心,跟避险基金经理人的个人关系无关,他会根据自己的判断,冷静减少或撤回所有投资。西恩谈到,他发现成功的避险基金,成绩优异的期间都非常短暂,不但规模是绩效的大敌,而且成功和财富会让基金的主持人变得傲慢。

一个非常高明的避险基金经理人曾经告诉我,他规定所有分析师一定要用电子邮件跟他沟通,因为这样可以留下工作记录,到了年底可以方便拿出来参考。基金管理最重要的是绩效,不是比谁受欢迎。

悲观沮丧、回到纽约:

在伦敦的那几天,我们一直在寻找潜在客户,收获不丰。回到纽约,我们继续拜访更多的投资人,有的投资人说因为某些原因,不能按原计划投资我们了;有的投资人说会给我们5千万到7千5百万,锁死三年。总的募集资金大概有一亿美元。大家不断告诉我,初期规模不重要,重要的是拿到钱之后的绩效。


购买本书

QQ空间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取消